iT邦幫忙

2023 iThome 鐵人賽

0
自我挑戰組

多媒體:影像處理系列 第 27

深度學習—神經網路的發展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  1. 人工神經元 (1943年)
    名稱:Warren McCulloch 和 Walter Pitts
    數學式:McCulloch-Pitts 模型
    描述:McCulloch 和 Pitts 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,用於模擬生物神經元的工作原理,這被視為深度學習的起點。

  2. 感知器 (1957年)
    名稱:Frank Rosenblatt
    數學式:Rosenblatt 的感知器學習規則
    描述:Rosenblatt 開發了感知器,這是一種簡單的神經網路架構,能夠執行二元分類任務。然而,它有限的能力導致了深度學習的第一次寒冬。

  3. 反向傳播算法 (1986年)
    名稱:David Rumelhart、Geoffrey Hinton 和 Ronald Williams
    數學式:梯度下降、反向傳播等
    描述:反向傳播算法是深度學習的重大突破,它允許多層的神經網路進行有效的訓練,通過調整權重來最小化誤差。這是現代深度學習的基礎。

  4. 長短時記憶 (LSTM) 神經網路 (1997年)
    名稱:Sepp Hochreiter 和 Jürgen Schmidhuber
    數學式:LSTM 的復雜公式
    描述:LSTM 是一種遞歸神經網路 (RNN) 的變種,它解決了傳統 RNN 的長期相依性問題,並在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
  5. 卷積神經網路 (CNN) (1998年)
    名稱:Yann LeCun、Léon Bottou、Patrick Haffner、et al.
    數學式:卷積和池化操作等
    描述:CNN 是一種專門用於圖像處理的神經網路架構,它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中引領了深度學習的發展,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。


上一篇
局部特徵—SURF
下一篇
旋積神經網路—旋積神經網路概述
系列文
多媒體:影像處理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